三月春季起,龜山島就開放啟程。
外貌浮龜,頭城人稱龜島或龜嶼的台灣唯一活火山島。座落蘭陽平原東面太平洋中,與外澳、梗枋直線距離約10公里,島嶼東西寬3.1公里,南北長1.6公里,面積2.8平方公里。龜山島海域是台灣重要三大漁場之一,更是太平洋黑潮脈動鯨、豚迴遊必經之路,長久以來一直是重要地標,更是宜蘭人精神象徵。
浮龜依地形略分為龜首、龜背(海拔398公尺)、龜尾(長1000公尺)三段落,文獻紀載,自清代以降龜山島極為私人產業,偶有漁民赴島上暫留休息,逐漸的居留成為村落,島民多從事漁獵捕撈或種植花生,後因物資短缺,生活不易,民國68年政府將島民集體遷村移往大溪地區。自此,龜山島劃入軍事管制區,抹上一層神秘面紗。直到民國89年恢復開放民眾登島,使得我們能親眼見證鯨豚於湛藍海水中翻騰嬌姿與浮龜島上原始自然況味。
”龜山朝日”是蘭陽八景之首,其餘自清代以降著稱的龜嶼八景分別是:神龜戴帽、神龜擺尾、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傳奇、眼鏡洞鐘乳石、海底溫泉湧流。
船隻剛接近龜嶼空氣中就漂浮著陣陣硫磺味,這是自清代即存在的”龜島磺煙”,人稱噴氣龜首或嘆氣龜首,由噴氣孔噴發大量硫化氫和二氧化碳,可見龜首硫磺礦藏頗豐。
“神龜擺尾”源自龜尾潭周邊由河流帶出夾雜礫石,綿長延伸約一公里砂嘴,會因冬、夏季季風風向形成龜尾搖擺、截斷變化。
由蘭陽平原不同城鎮、角度、氣候、季節觀看”島孤人不孤”龜山島,也是龜嶼變化萬千迷人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