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4

漫遊台北城 西本願寺



如果台北人記憶還好,或者年紀夠老,可能依稀記得沿中華商場鐵道旁有個頗大日式建築,結構像武德殿般規模,那是西本願寺 臺灣別院。

1975年大火肆虐僅存基座,目前由台北市文獻會進駐,走入文獻會布置的時光廊道,可見到老西門町老照片舊菊元百貨、東南北門與小南門等,一點一點撿回失落的舊時記憶。

西本願寺廣場

本堂基座殘址、御廟所、庫裡、樹心會館、輪番所、鐘樓等建築。建築的源起因1895年馬關條約締約後日軍進駐台灣,越來越大量日軍進行台灣各地勘查、營造,偶因工作意外或思鄉情愫產生宗教需求,
因此日本佛教遂來台布教。建於台北市新起町淨土真宗寺院,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建物群位於今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


木構建築御廟所於1922年完工,作為信徒納骨塔場所,屋頂為銅板製重簷樣貌,上有九重相輪,前方有圓弧形唐門,目前僅餘基座與地下室。


庫裡為寺廟僧侶主要生活空間,具接待、茶室、客殿、僧堂 食堂、廚房等空間。1924年曾發生大火,燒毀後重建為兩層樓,入口有雙斜屋頂和山牆式門廊,屋頂則為入母屋式。1975年大火此處已無任何殘跡。






同樣入口為日式圓弧形唐門的樹心會館,屋頂構造入母屋式,主要基材為磚構與木框架,窗戶採西式上下拉窗,目前作為主要展覽或租借使用。








輪番所建築構造、空間安排與一般日式木造建築類似。外觀可見竹泥牆包覆,雨淋板外牆、木樑柱與磚造基礎。目前為一個下午開始營業的好氣氛茶寮,生意不賴,筆者未預約前往兩次,都被店員客氣擋在門外。







鐘樓搭建於遍生綠草小假山上,目前黑色鑄鐘上刻痕明顯雕鑄著民國101年完工,是西本願寺廣場建築群最為吸引目光之處,登小山環顧黑色鑄鐘,望著中華路熙攘奔騰車流,悠悠歷史感自然湧出。

回顧歷史,戰後西本願寺部份建築曾為理教的理教公所和軍方、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一旁還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軍民居所。
一場大火吞噬的何止建築物本身,數十年荒煙蔓草擱置,城市造鎮切割,拆除中華商場、台鐵地下化,連歷史、記憶都幾乎不復存在。

走一趟台北城區核心,探探西本願寺廣場、英雄館、憲兵隊、小南門、省城隍廟…,或許能稍稍喚回數十年前台北政經模樣,清晰地喚醒並理理頭緒,記住整個國家該前往的方向。

交通方式:捷運西門站出口後步行約五分鐘。




歷史上的一天:
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
1923年,御廟所與鐘樓會館完工。

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則是在1924年新築落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