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3

拜訪舊山線


尋訪舊山線軌跡:勝興車站、龍騰斷橋,感覺有點類似曾拜訪復駛的內灣車站聚落,相似點不斷湧出。

類似的地理、人文。幾個山間小站串聯山城市集,而且還都是客家聚落。
相似的頹圮理由。人口外流導致鐵道停駛,小站廢站。
一樣的復甦脈絡。山中幽靜懷舊氣息吸引遊客回訪,以觀光山城之姿重生,炒熱被遺棄聚落。




夾三義、泰安兩站間的勝興車站為縱貫線海拔最高一站,標高402.326公尺是台灣縱貫鐵路最高點,走入勝興車站岸式月台前就佇立顯眼,造型簡練石柱,刻著標高和當年台鐵站長的名字。此站設立於清光緒29(1903)。原稱「伯公坑」信號場,後改名為十六份信號場,民國24年又改為「十六份驛」。這個命名乃是勝興舊名,源自於早期當地滿山的樟木,全盛時期共有十六座蒸餾樟腦寮灶,共同開發樟木經濟利益,因此得名。。



黃色外漆以木頭為建材的勝與站,外觀明亮親切,全棟建物完全不使用釘子作為接榫,車站座落山谷間台地,周遭有九座山頭環繞,站在月台前感受被群山綠樹圍攏,谷地寧靜氣氛頗有感染力;遠眺綿長鐵道以及兩端隧道口,山谷前後兩頭錯落有致,擺設典雅綿延的餐廳、咖啡屋,使人放鬆。
穿過勝興車站站體,走上賞心悅目起伏街道,看著戶戶都有的桐花裝飾,也幾乎都賣綠茶酸梅、擂茶、薑絲大腸、梅干控肉,很有意思。

穿過迂迴起伏林間,很快抵達龍騰斷橋遺址。公路單邊早停妥成排車子,與幾個規模不小攤販,斷橋遺址顯然已成三義一處重要景點。

有人說:”這是一處怎麼拍都美得攝點。
站在馬路上抬頭用各種角度搶拍,我想著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走下石徑穿過小溪,續拍關刀山地震後新建的窄細鐵橋與另一處斷橋墩。
像藏在山裡幽微處的另一截斷橋柱被雀榕爬了滿頭滿身,也被香蕉樹遮蓋,像極了曾拜訪過的柬埔寨、安平樹屋,滿是滄桑美;往裡走,還有幾戶山上人家圈了雞舍、菜圃就住在鐵道旁。

對照整齊堆砌磚橋當年沒用過一根鋼材建造手法,與山裡居民生活的緩慢悠閒步調,這時空除了有味道外,還有濃冽歷史感湧生。


木構勝興車站客棧


山城老街

勝興車站客棧之大碗公飯 

沒有留言: